電導率儀測量原理及單位如何換算
電導率是物體傳導電流的能力,是其電阻率的倒數。電導率計的測量原理是將兩塊平行的極板放入溶液中,在極板兩端加上一個電勢(通常是正弦波電壓) ,然后測量極板之間的電導率。根據歐姆定律,電導(g)——電阻(r)的倒數——由電壓和電流決定。電導率的測量需要兩條信息: 一條是溶液的電導率(g) ,另一條是溶液的幾何參數(k)。通過測量電流和電壓(g = 1/r = i/u)計算電導率,單位為 ω-1,幾何參數 k = l/a (a -- 測量電極的有效極板面積和極板間距) ,單位為 cm-1,k 稱為電極的電極常數。在電極間均勻電場的情況下,k 的大小可以用幾何尺寸來計算。當有效面積為1cm2的兩極板相距1cm 時,電極常數 k = 1cm-1。電導率 s = kg 可以從以 ω-1 cm-1為單位的公式中計算出來。但我們在儀器上看到的數字單位通常不是 ω-1cm-1,大多數情況下是 μs/cm。他們是怎么統一的?實際上很簡單,只要把電阻的倒數(ω-1)等于西門子(s) ,也就是1s = 1ω-1。剩下的問題很容易處理,但一些簡單的操作數量級。1 = 102cm (cm) = 103m (mm) = 106μ (micro) ,按照《分析實驗室用水規范和試驗方法》(gb/t 6682-2008)中 ω-1 cm-1 = s cm-1 = 106μs/cm,三次水需求量小于或等于0.5 ms/m,二次水需求量≤0.1 ms/m = 0.1 × 103μs/(1 × 102) cm = 5 μs/cm = 0.1 × 103μs/(1 × 102) cm = 5 ΜS/CM = 0.1 × 103μs/(1 × 102) CM = 1 ΜS/CM: 1 MS/M = 10ΜS/CM: 1 S/M = 103ΜS/CM: 1 S/M = 103ms/m = 104μs/cm